木子的英雄梦被琴弓子校长几句话震得七零八落。梦醒后,又过了三天,他身上的瘀伤也看不出来了。

母亲就说,你该上学去了,明天是星期天,算起来你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。也挺不容易的是吧。我也耽误了不少工,恐怕到年底队里一结算,又得把你爸爸的工资往里填。

木子听了母亲的话,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儿对不起父母呢。自打这两年自己变得能吃了,家里每年都靠着父亲的工资,往生产队补交缺粮款,这才保住了全家人一年到头吃玉米煎饼,不至于吃地瓜面和高粱面的窝窝头。父亲这几年一直有一个大计划,等攒够钱就翻盖古旧的房屋。可到现在这个大计划也没实现。

母亲又千叮嘱万叮咛,你上五年级了,按说小学一毕业就该下地劳动。你看你四哥,眼看着成了半个劳力,可你大娘舍不得。田地里的活儿可不是那么好干的。你这次去上学就当重新上,可得好好的学,别浪费了书本和墨水的钱。多学一点儿是一点儿,没有白学的知识,不管将来干什么活儿,你学的知识都能帮上你。

木子这次和以往表面下决心完全不一样了。自从重新上学的那天起,木子就暗自发狠劲儿,上学就得好好学,认认真真写作业;放学后就赶紧的去割草,得来实打实的,不能半筐支哄成一筐胡弄人。这一来,母亲还为自己愁什么呢?

木子使出自己的狠劲儿不到两星期,街坊邻居见了木子,都说像木子变了个样儿,变老成了。木子听了心无波澜,觉得自己本来就这样儿,以前都是你们小瞧俺了。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?亲爱的读者朋友,本作品在这个平台上的连载到此章节为止,不再往下续更;请您转登录豆瓣阅读继续免费阅读往下的精彩章节。谢谢您自本作品在此平台上连载以来的宝贵支持!

又过了一个星期,木子一发狠劲儿,期中考试三门课都上了八十分。木子表面上仍波澜不惊,可心里还是有点儿得意,在全班考个中上游也就行,考得太高了,那不脱离贫下中农啦。

母亲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。连一向小看自己的姐姐,在家里个别事儿上,也回头找木子商量商量了。诸如扫地,喂兔子,晚上关大门,木子都应承下来了。木子仍不起波澜,觉得自己本来就这样儿,不管什么事儿就该和和气气商量着来。

可过了不久,家里突然喜从天降,木子就再也无法保持风平浪静了。他欢蹦乱跳进进出出,家里人没一个赶上他忙的。

木子家迎来的这桩大喜事儿,按木子奶奶的说法是天大的喜事儿。木子觉得奶奶并没有虚夸,因为这桩喜事儿,不仅摘掉了小叔的老光棍儿的帽子,还由此上演了一出《张金嘴三进涝坡村》的大戏,在博城庄上可谓轰动一时。

据南大街上听过说古书的人说,比当年张家茶坊里大鼓书唱的《宋公明三打祝家庄》还出彩哩。虽然木子没听过这回古书,就算听过,木子断定也不会超过自家的这出大戏精彩。这可是自己身临其境的一出好戏啊,那里面激动人心的戏份,完全不是一个听古书的人能感受到的。

木子的老光棍小叔三十二岁了,这成了木子奶奶心头上天大的愁事儿。她说小叔从小到大就没让她省过心,看来得为他操心到进棺材了。街坊里邻居每每提到小叔,都自带着另外一种眼神和语气,分明是说,他,你说的是那条老光棍儿么!

有那么一次,十二队几个中年女社员凑一块儿家常里短,顺嘴议论了几句老光棍找媳妇的自身条件,件件都不入她们的法眼。她们没在意让身后的木子听见了,木子对她们十分不满。这几个中年妇女都能说会道,不知哪一个就是个隐身的媒婆。也算木子机灵没敢得罪她们。可那毕竟是自己的小叔啊,他忍不住还是开口提醒她们,你们可别忘一条,俺小叔在涝坡砖厂里做工,那可是咱公社的大工业唻!

那几个中年妇女纷纷扭过头来,她们被木子的大声疾呼惊得目瞪口呆,不得不嘴里啧啧称是,对呀,这一条还真过硬哩。刚才怎么就谁也没想起这一条来呢,并且还是最重要的一条。她们又回过头去,彼此交换眼神,看起来老光棍没白疼他的这个大侄子!

木子小叔常年在公社的涝坡砖厂后勤上工。据说,那是当时公社的一个大工业。涝坡村是涝坡砖厂旁边一个小村子,小得全村只有一个宓姓。人们都说,这个村挺穷,人都很小性,还特别的横。

不知从什么时候,有个给砖厂送菜的涝坡村青年女社员,一来二去的就和光棍小叔呱拉上了。当时人们一般都不说那是谈恋爱,觉得丢人。小叔反复拨拉桌子上的算盘,都算得比人家那个青年女社员大了十四五岁哩,他就有点儿心虚,拿不准主意了。眼看媳妇到手时,他反而徘徊不前了。他也不想想他娘为他娶不上媳妇有多愁!

纸里包不住火,他和送菜的青年女社员呱拉上的事儿,不久还是传出去了。青年女社员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亲事。女儿刚过十八,嫁一个老光棍,亏吃得忒大啦!可那个青年女社员比她爹妈还小性,她认定了非木子小叔不嫁。开始寻死觅活的闹,闹到这一天,她就从家里偷跑到砖厂索性不走了。这不明摆着想着生米煮成熟饭嘛。

这等于小叔捅了涝坡村的马蜂窝。青年女社员她娘当即一声招呼,村里一大半的中老年妇女聚起来,就气势汹汹地来砖厂找小叔问罪。说是非撕破博城庄上的那个老光棍的脸皮不可。

砖厂的一位领导借着做小叔的工作,就点拨他,人儿要是被抢走了,你就死心塌地打一辈子光棍吧!你好好琢磨琢磨,弄个媳妇合算,还是留在这里每日里数砖合算。木子小叔听了心一横,此时不走,更待何时啊。他拉起青年女社员的手,就从砖厂后门逃之夭夭了。

其实,他们也没逃多远,顶多跑了四十里地,逃回了博城庄南大街上的家。木子奶奶曾说过,惹了事知道往家跑,这可是小叔打小以来的好作派。不过,事到如今,南大街上的知情人都皱眉咂舌,摇着头说,张家这事儿要多尴尬有多尴尬,要多难办有多难办!

幸亏南大街上本家的金吾爷爷及时出面,把这事儿揽起来了。金吾爷爷可是南大街上张姓家族的头面人物。是木子还没出三服的一个堂爷爷。他年轻时走南闯北,早年间在省城还给韩主席当过厨子呢。博城庄上都认他是个见多识广有威望的人。

金吾爷爷当机立断,当晚走出了第一步棋。先将未过门的侄媳妇儿安置在了他家四姑娘的闺房里。亲爱的读者朋友,本作品在这个平台上的连载到此章节为止,不再往下续更;请您转登录豆瓣阅读继续免费阅读往下的精彩章节。谢谢您自本作品在此平台上连载以来的宝贵支持!

第二天,他又走出了第二步棋。他出面差人把金贵勋请进木子家坐席,并邀了南大街上几个有头有脸的街坊爷们过来作陪。

这天,等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,金吾爷爷就开口说话了。他说,金主任你看,咱家老四闹的这出恋爱,还真够自由的唻,连个媒人都没请。这算不算中央提倡的社会新风尚呀?

金吾爷爷不待金贵勋搭话,又说,若是算,俺南大街上张家可要万请金主任出面做个大证人哩。

金贵勋是个人精,脑袋瓜子多灵啊。他早知道,张家今天请他来坐席是为了什么。他一开始直嘬牙花子,十分为难地说,金吾爷,各位爷们,可别小看了涝坡村,那村里的人又穷又硬,一点儿都不好说话。要过婚姻登记这一关,女方的介绍信是关键。这个大证人恐怕不好当,还是另请高明吧,别耽误了兄弟的婚姻大事。

金吾爷爷哈哈一笑,对木子小叔说,老四,快给咱金主任满上酒。在座各位爷们,要论起来,南大街上张家和金主任家,几辈人都不是一般交情呢。说起来话长,喝~喝,这一盅干了,咱边喝边叙。

等金吾爷爷一番话叙下来,这席酒也喝得差不多了。金贵勋把嘴一抹,表态了,自由恋爱就该两人作主说了算,这是社会新生事物,任何人都不能干涉。金吾爷您且放心,看您的佛面,俺定当做到该俺做的。俺这会儿骑上车就去涝坡村,找宓主任论个交情,整天在一起开会,他还能不给俺个面儿?

金吾爷爷就冲门外喊,木子他娘快上饭,咱张家今天有劳金主任啦!又回过头来嘱咐木子小叔,老四,给咱金主任提包里放上两条烟,再放上你哥上次休假带回来的那两盒信阳毛尖。都得是成双成对的,图个吉利。那两条烟,我看大前门就行,咱金主任出门得有面儿啊。

金贵勋来木子家坐席的第二天,一大早金贵勋就来给金吾爷爷回话了。他说同宓主任会面了,宓主任非常支持新社会的恋爱新风尚。这是中央都提倡的,他敢不支持么!不过,大队开登记介绍信不能绕过女方家长。都是一家一户的,他怕事后难缠。现在女方家长态度强硬,不容乐观。他须慢慢做工作,都得调顺了才行。金吾爷爷就对身边的人说,金主任这一趟功劳最大,到什么年都忘不了。

那两天,木子家堂屋里成立了临时指挥部,人来人往,个个肩负重大任务。为了这,金吾爷爷还喊过本庄上的大徒弟来炒菜做饭。又借来一盏嘎斯灯,晚上点上它,掛在当院的枣树上,照得满院子通明。并当面说定了面,一切用度花销都从木子母亲那儿暂支。

有个本家大叔相当于指挥部的参谋。他神兮兮地说,咱还得防着涝坡村那边唻。别来个冷不防,让她爹带人来把人儿给劫走喽。听说她爹还是个武行高手哩。木子在旁边一听,顿感如临大敌,看到没?形势岂止不容乐观,老乡们,而是斗争非常激烈,非常严酷啊!

但这吓不住金吾爷爷,都说金吾爷爷是诸葛亮转世。第三天一早,金吾爷爷就派出本家的一员大将,木子也叫他爷爷的张金龙,去涝坡村当说事人。金吾爷爷的这第三步棋,当时指挥部里人人都伸大姆指称高,说这实在是高。张金龙那可不是博城庄上的寻常人物,人人都称他张金嘴,是人中龙凤。

从博城庄到涝坡村四十里地,南大街上的指挥部本以为说事人下午就能回来。可左等右等却没等回来。这不天都黑了老大一会儿了,人仍没回来。金吾爷爷喝了两盅酒,其余的人员一人吃了一碗面。吃完了,又沏上茶喝着,坐在指挥部里继续等。等了一会儿还没回来,大家就说一阵话儿解闷,再等。

木子带着大花狗己被指挥部派出去两回了,越派越远。第一回被派到大门口,向北望望没人,就回来报告了;第二回被派到文庙前面,站在石台向东望望,结果还是连个人影都没望见。木子只好和大花狗往回走。

那天晩上,古老的南大街上月色朦胧,湿凉的空气像一条岁月的河流,流动着博城庄上自古以来的无数个非凡的人物和他们的传说。神采奕奕的金龙爷爷也在他们里面。亲爱的读者朋友,本作品在这个平台上的连载到此章节为止,不再往下续更;请您转登录豆瓣阅读继续免费阅读往下的精彩章节。谢谢您自本作品在此平台上连载以来的宝贵支持!

木子坚信,金龙爷爷一定会在博城庄上名垂青史的。如果将来有一天,博城庄上的所有破庙都恢复了原貌,他就把金龙爷爷的大名刻在一块石碑上,安在任何一座庙里都行,让他享受人们的膜拜和香火。不过,在干这事之前,得先向上年纪的人打听打听,能否给活着的人在庙里立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