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圆百里山寨,有名的穷汉杨国忠,率先外出打工,一举摘掉贫穷帽子,成为村里屈指可数的富裕人家,引来村里村外,那些做梦都想发财的、后生们热捧渴望。俗话说:夫贵妻荣。在这个边远贫瘠的山寨,丈夫打工挣了钱,或者混得有头有脸,妻子跟着沾光,不仅享用钱财富贵,精神财富享受不尽呢!
村里的人突然发现,自从杨国忠回家的那天开始,黄兰花走路的姿态都不一样了,头扬得朝天,两只本来就饱满的乳房,挺起老高,屁股随着步儿,嘎啦嘎啦的摔圆咯!在黄兰花身上,充分验证祖先传下来的这句寓言,夫贵妻荣。她走到哪儿,人家都向她躬身作揖,伸上大拇指。甚至,当年看不起杨国忠家穷的娘家,亦跟着“借光”。
杨国忠搬进新居,一刻都没安然。过去家穷,一年上头难见有人来,甚至连亲姊妹都不上门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村民来拜访。
陈大婶笑杨国忠,像个大领导作报告一样,喉咙都讲嘶哑哪!黄兰花像办公室的秘书,笑盈盈的忙着端茶装烟,接待着这些渴望发财的来访者,自然谈论的是,打工挣大钱的话题。
这些,从未出过远门的男人,想当然去沿海打工,随便都能挣一大笔钱回来。杨国忠苦笑不得;当年有恩遇他家的、老村长之子,登门见面就说:“听说杨哥,沿海打工不到三年,可在本地建造,一栋漂亮的楼房。这次,求你带我去吧!只要能挣大钱,吃苦劳累,我不怕。”
杨国忠亲热的拉着他手说:“沿海建设需要的是技术工人,而不是劳力工,建议你去地区建筑学校,苦学技术,拿到职业资格证书,然后我带你去务工。”
邻居二毛,凑过来发问:“我不相信偌大的工地,不需要劳力工;比如挖土、拌砂浆、运砖头什么活儿的。”
杨国忠立刻打断他的话说:“整个工地,都是机械化作业;挖土有挖土机;砂浆有搅拌机;运砖什么的,都有升降机来解决;几千斤的笨重预制板,按下电源,起重机呼啦的,送到几十层的高楼。”
大家一听这个话,赶紧怏怏丧气的走开。那些不信他劝告的后生,凭着火热的激情,扛起蛇皮袋行李,告别家中妻室儿女,踏上夫妻分居,漫长的打工之路。时隔不久,纷纷贴上一大笔“旅游费”,拎着蛇皮袋,沮丧的回到村里,气涙悲叹道:“国忠说得没错,没文化、没技术,靠劳力在沿海特区,真是寸步难行。”
六月初,杨国忠泪别妻儿爱女,返回建设热潮的工地,迎来总公司集约化发展。公司人事发生很大变化:石经理提升子公司一把手;范斌接任石经理职务,升为分公司经理。任命的第二天晚上,范斌在他工地办公室里,招待探亲返岗的老同学。
杨国忠不用敲门的进来,瞧着刚收拾的办公室,有电话、有空调,还有一张沙发,房间里凉悠悠的,舒服极了。他心里暗然羡慕范斌,再也不用跟大伙儿,挤在狭窄的工棚里;吃饭有小灶食堂,里面安有空调,不用跟民工排队打饭,更不担心,稍晚去食堂没菜啦!。杨国忠感憾:人的身份提高,待遇随之升格,说话的角度语气跟着变化。
刚上任的范斌,脸神气色,跟当班长那阵子,大不一样咯!他拿起电话,对经理办的秘书指示,通知后勤食堂小灶,炒三盘菜端来。不一会儿,秘书一路小跑。端来香气扑鼻的,鱼香肉丝、红烧鱼块、西红柿炒鸡蛋,小心仔细的放好桌上,摆好碗筷退离出去。
范斌拿着启瓶器,熟练地启开啤酒盖,冲着杨国忠说:“你回来好几天,没来关顾你。刚上任嘛!事比较多。今儿给你接风洗尘。”
杨国忠从他表情上,感觉有要事相告,便规规矩矩的、跟他对视而坐,洗耳恭听。范斌倒入两杯啤酒,白色的酒花膨胀起来,散落在桌面上,并拍着桌儿苦笑道:“我是这房的临时主人,坐的位子呢,随时被人取代。特区跟内地用工制度,大不一样嘞!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。我俩端在手里的饭碗,不是铁饭碗。所以,今儿请你来,咱们好好的聊一聊。”
杨国忠瞧着老同学,一副冷峻忧悒的表情,立刻传递一个信号:今晚,范斌不光是请他来喝酒,而是想商量,如何练好内功,组建自己的建筑队伍,站稳脚跟,消除寄人篱下的危机感,适应特区激烈竞争的、生存环境。
杨国忠哪有范斌、这个事业的远大目光呢!成天考虑的是,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。于是,起身敬他一杯酒说:“我没有老同学想得那么复杂,也许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同吧!不管今后竞争什么程度,做活儿的技术过硬,责任心强,比别人做得好,哪个公司不需要这样的人呢?”
范斌伸出大拇指说:“你说准一半嘞!仅靠你说的这两点,永远是不够的。我们争取跳出、被人限制的圈子,闯出自己一片天地;有自己的建筑班底;有自己的建筑项目;有自己建筑发展计划;我们就有独立的劳动分配权利。你起码比现在,多拿好多倍收入呢!而且越拿越多。”
范斌的远大发展计划目标,说得杨国忠心花怒放,心里热乎乎的,浑身是干劲的说:“你了解我这个人,没有什么文化,心眼谋思少,只知道一心一意跟着你干,遇上风险困难共担,支持你的宏伟建筑计划,大胆的谋发展,我配合你做好眼前的事,咱们来个虚实搭班多好呢?”
范斌听到杨国忠的表态,高兴的举杯,敬他满杯酒说:“我就想听你这句话呀!昨日石总电话告诉我,一个重要信息,特区效益要跟国际接轨,将要推行执业上岗证。他意思说,光有技术、没有执业资格证书,很难混下去。最近,集团公司要办个业务骨干培训班,我想叫你去参加。”
范斌说这儿,指着沙发床边,一大摞书说:“我在参加南方建筑学院函授班学习呀!不懂就请教、咱们工地大学生,都是老师。”
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,心情一下黯然下来,悲伤的说:“你是知道的,我家姊妹多,家庭很困难,哪有钱来读书呢?父亲在我念完小学时,把我从学校拽回家,跟着他四处干活儿,那像你念完高中呢!”
范斌走到他面前,拍着他肩头,鼓励道:“很多人想去,还没机会呢!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,对你来说,充充电非常必要。不然,你连施工图纸、建筑机械设备的说明书,都看不懂,英文字母代号也不认识,你怎么带领几百人的建筑队,按图施工呢?甚至承担数亿的重大建设工程呢?将来你连班组长的资格,都没有勒!”
范斌见杨国忠垂头无语,喝着闷酒,便靠近他,继续开导说:“每天晚上,呵呵少想老婆,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没有过不了的坎。”
杨国忠来特区务工,最大的感受是文化太低,很多建筑施工图纸、进口机械说明书,确实看不懂;写个半年工作总结,都拿不出来,他想在特区长期混下去,这个水准很不容易。如今,这样好的学习机会,岂能放弃呢?他起身敬范斌一杯酒说:“好吧!我参加学习,争取拿到培训证书。”
喝完啤酒以后,杨国忠从范斌办公室里走出来,心里压力很大。他仰望繁星闪烁夜空,想给儿女未来,创造学习条件,心里一下轻松亮堂起来。他反复琢磨范斌的话,觉得挺有道理,佩服他的事业眼光。其实,他早听说,想在天宇这样大型建筑集团务工,技术上没有几刷子,别说当班组长,做个普通泥瓦工都不行。
培训班报到的这天,范斌安排公司一辆皮卡,送杨国忠去一所省建筑技师学院。一进校,就投入紧张的学习阶段,他才深深感觉,来这儿接受系统的学习,非常必要,暗自感激范斌给予他充电的机会。从清早到深夜,硬是靠自己一股拼搏精神,向同寝室学员求教;身上的肉,去掉十几斤,真比工地干活儿还累。
三个月后,杨国忠通过考试,如愿拿到大红本儿的、技师培训结业证书。回到工地,工友们见到杨国忠,大为吃惊道:杨班长此去学习一趟,咋瘦得像个猴子似的呢!杨国忠笑而答道:“对我来说,真比进煤窑挖煤,劳累百倍不止嘞!”
这年国庆节,东南地区几个省市,举办一场职业技能竞赛。集团公司上下,非常重视这次竞赛活动,选派六名,不同专业的技工人加;参赛的名单上,便有杨国忠在列,引来工友们的羡慕不已。
令他始料不及的是,好事接踵而来。当然,他很清楚,公司技术尖子、多的是。没有范斌的关照,这些幸运的好事,不会平白无故落在他身上。
范斌为竞赛的事儿,专门来告诉他:“集团公司,所属几千名泥瓦工,唯独选派了你,这得以石总鼎力推举,不然,那会落到你头上呢!对你而言,不仅是为公司争光,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。”
杨国忠满脸疑惑,参加职业技能竞赛,为啥跟他的命运、改变相关呢?范斌拍着他肩说:“你来特区想多挣钱吧!但挣钱要靠智慧,或者靠技术;你技术高,你会得到公司重用,升职的机会多,挣钱自然会多啊!这个道理,我想你会明白。不然,老熊这把年纪,还在拼命学习,冲着技术等级来的。”
杨国忠到底文化层次太低,没有这个发展眼界,自然没有这个高度,来要求自己。经范斌一番,入情入理的点拨,心里疑窦、茅塞顿开。他举起拳头发誓:“我从现在起,投入备赛中去。”杨国忠望着范斌匆忙离去的背影,感觉肩上,压着千斤重担。
当晚,他在工棚召开“诸葛亮会”,发动工友们说:“表面上,是我个人参赛。实际上,关乎天宇建筑实力的展示。请大家集思广益,每个人提出,不少于十个操作中的问题,注意那些事项。”老熊站起来跟着说:“我们是个整体,大家都别当局外旁观者,一起来帮助杨班长竞赛。”
国庆节这天,职业技能竞赛,如期在省建筑技师学院举行。来自东南地区,几百名选手聚集一堂。杨国忠被安排在“高职组”。他从大山里走出来,第一次参加,这样的国家级大赛,心里紧张得砰砰直跳。
上午十点,进入竞赛场。首先抢答,裁判提出的问题,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,完成实际操作项目。随着裁判发令枪一响,杨国忠挥起泥刀,握住灰板,手工混泥拌浆,动作熟练的如玩魔术一样,上浆砌砖、粉墙浇灌、…….,
杨国忠提前十分钟,完成操作竞赛项目。几位裁判,拿着仪器检测,向他满意的点头。下午五点,竞赛结束,裁判长宣读竞赛结果:“天宇建筑选手杨国忠,理论抢答第二名,实际操作第一名。”记者们的镜头,聚光对着他,镁灯不停的闪光;竞赛大会主席,笑盈盈的上台,给他颁发红色证书,大红花挂在他胸前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