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小时候,三妈生了6个孩子,子女较多,很多时候,是奶奶带我们,毕竟大人们要去劳作,要去赚钱。

奶奶很慈祥,育有两个儿子,三爸和三叔,三叔没有后。在我的印象中,奶奶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衣裳,那时的服装应该是自己织的,用自己种的麻根,打成丝,然后用织布机一阵一阵织成的。衣服穿起来很粗糙,并且大多是黑色的。黑色是哪个时候留下的色彩。衣服褪色后,就拿去街上染色。八九十年代染色的店也少了,一个乡镇就是一二家而已,毕竟当时改革开放,很多人不穿哪个衣服了。

小时候,记得是四五岁的时候,也就是1984年左右,但是家里很穷,其实当时每家每户都很穷,除非家庭有人做老师或者在单位上班的之外,大家都差不多。虽然住的也是泥土房,但是夏天很凉。以前一个村就一户人家有电视,电风扇也很少,但是村民相处得比较融洽,相互之间防备心理比较弱,村民也很团结。

夏天的晚上,一张席子,一把扇子,我躺在席子上,看着星星和月亮,奶奶一边摇着扇,一边说着旧时的故事。当时的月亮很亮很亮,跟白天一样,可以不用打电筒,晚上直接就可以去田间地头要水。

以前家里穷,几乎是三天或更久才能吃上一餐肉。奶奶用粘米粉,做的棒棒糍,放点盐,用猪油煎,吃起来很香。

爷爷在我爸八九岁的时候,就跟着别人去了台湾,结果一去就不回来了,不懂是在半路出事了,还是怎么样,都没有后面的消息了。假如现在还在世的话,也有一百岁了。

奶奶守寡早,在我们村来说,还是比较少的,命苦呀。不过三爸和三叔,在我记事的时候起,都很和谐,争吵的少,三叔对我们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。

也看过一次,奶奶教训三叔,用棍子来打,估计也是不太听话的缘故,30多岁了,还被奶奶追着打。

以前上厕所,就是一个粪坑,一个用木条和几个蛇皮袋做的临时门,以前上厕所都提心吊胆,怕掉进粪坑。

三妈对奶奶也好,婆媳关系不错,大家都能共同维持这个家,没有太多的怨言。

后来奶奶因吃了不熟的木薯,肚子很胀,三天后就去世了。其实假如当时家里有点钱,或者可以去借点钱,去好的医院的话,可以救活的,也不懂三爸和三叔怎么想的。在阿三的印象中,奶奶身体一直没有大毛病。

命运吧,也许是吧。但是当时的认知可以再深点,是可以救回来的,困难始终都是暂时的。人不在了,还谈什么幸福可言。

但是也许,三爸三叔考虑的问题,做出的决策也是对的。理解当时的处境,理解当时的难处。或许也没有也许了。

奶奶走的当天,记得天空是晴朗的,很多的亲戚和村民都来送行了,当时我也懂点事,也不闹,在奶奶的棺材前,看来看去。怎么说,一个人说走就走,我有些想不通。

其实奶奶再多活10年,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照顾她了。

感恩奶奶小时候的照理,怀念天堂的奶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