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实文学,现实小说,讲述那个年代的真实故事。如有雷同,请勿对号入座。
。
。
我们家前面的那座公共大厕所,男厕一侧,八个蹲位并排,还有一个尿池子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异味,让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。相比之下,女厕那边则显得更加神秘莫测,那边只有八个蹲位,这就能看出来男女有别来。
我们学校有男女各十个蹲位,男厕那边有一个大大的尿池子,可架不住一下课,就有不少坏小子小混混们去蹲位。害得真想上厕所的学生们直转磨磨,我们管这叫憋老头。
学校厕所墙上用炭黑胡乱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:有夸张的人物,有歪歪扭扭的情书告白,我爱赵春丽…还有不知谁恶作剧画上的“厕所藏宝图”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行用红色粉笔写的粗犷大字:“此处有宝,有缘者得之”,旁边还配了个滑稽的笑脸,当然每过一段时间学校就组织同学清理一下。
我们那时候中学和小学都是分开的,小学的隔壁就是中学,但是厕所中学小学都建在一起,方圆十几里村庄屯子里的孩子,都到我们中心村上学,那时候中小学生也比较多。
尤其早晨第一节下课,上厕所就都成了问题,再加上憋老头的坏小子小混混们,有的学生憋的是蹦蹦,甚至还有拉裤裆的,这帮人太坏了,不知道人有三急吗?
我有一次差一点拉到裤裆里,那天我去上厕所,厕所里都是十四五岁的初中大哥。一边抽着烟,一边笑着,还没有一个我认识的,这可把我憋的直转磨磨,满脸通红,耙耙都在屁眼里快拱了出来,他奶奶的这些王八蛋竟敢憋我。
“大哥,大哥,咱们商量商量能不能给我匀个坑,我实在憋不住了”
“憋不住也给我憋住,没看我们也没闲着嘛,哪有茅坑匀给你”
“小孩,旁边是女厕所,那里有坑,快去快去,不然拉裤兜子了…”
你们看看,这都他奶奶的什么人,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当着这些王八蛋的面,一泡就拉在地面上,啊,真爽,人真能被屎尿憋死。
“小兔崽子,你他妈的找死啊!…”骂声不断,骂着骂着就站了起来,我当时就想好了,谁要敢打我,我就用纸捞起我这泡屎,我就敢甩在他们身上,我杨小七怕过谁?我的名声也在中心村响当当的。
“是杨小七吧?”一个声音从最里面传出来,里面有些暗,我还是没看清楚里面是谁,估计我并不认识,我回答道“是,杨海龙”
“你认识这个小孩”
“他四哥杨海军,你不认识啊”
“草,我说他咋这么牛逼呢?竟敢在我面前拉屎,算了,不跟他小孩一般见识”
我擦完屁股赶紧走人,我也怕他们揍我,初中这些老大哥们我也不认识啊,真揍我一顿,我找谁去?小学比我大好几届的我都没认全,更何况这些初中的大哥们。
现在讲讲我家前面的公共大厕所,真是不讲不知道,一讲故事挺多的,因为人吃喝拉撒睡。上厕所也是每个人每天必须的工作,我管这叫循环,大循环,正因为人在这无限的循环中,才能把身体里不好的东西排出体外。
生命在循环,自然也在循环,如果有一天人不拉不尿了,这人也就两眼一闭瘪犊子了,所以人活着就得吃,就得拉,希望无限循环。
我那时年纪不大,但对厕所文化确实很感兴趣,在我那纯真又略带叛逆的年代里,厕所文化竟也成了一门独特的“学问”。
现在就说说我们家前面的公共厕所,也不知道哪位无名英雄把厕所之间的墙体挖出一个小洞,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真让本人佩服的五体投地,甘拜下风。
大家想想看,厕所之间的墙足足有两块砖那么厚,此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墙挖出一个小洞,这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呢,还是挖女人的墙角呢?
我认定这个人够阴险,而且内心非常扭曲,跟常人不一样,更可怕的是这个小洞被水泥堵死了,可用不到半年的时间。在旁边又挖出一个小洞,这种精神真他妈的执着,不知道这个人的心里是不是变态或者就是窥视狂。
单位保卫和派出所的民警也没有查出所以然来,也不能天天大半夜盯着厕所不放,这也证明我们中心村里有坏人,就这样此坏人挖了一挖,公家就把墙堵一堵,再挖一挖,再堵一堵,唉,此坏人深读持久战,锲而不舍的精神,铁棒磨成针的精神都用在厕所这里。真是佩服此坏人,如果用到别处,说不准真是个人才。
厕所其实对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小孩子来说,也是一个不错的教育基地,因为厕所里有我们这些小孩子想知道的东西,有图画也有很多诗。
每半年都有打扫厕所的家属用白灰刷一次墙,企图抹去那些“违规”的痕迹。可依然挡不住那些愿意画画的人或者愿意做诗的人,在墙上涂涂抹抹画画。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的涂涂抹抹,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色彩与活力,也让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落,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宝藏之地。
对于我们未成年的小孩儿来说,那时候我们知道的知识少之又少,从书籍从大人嘴里,你是得不到什么明确的答案,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,但那些连大人都难以启齿的问题怎么会告诉你?
所以墙壁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图,天马行空抽象派,色彩如同野马肆意奔腾,每一笔都透露出一种近乎狂野的自由。这些画作,不拘一格,跨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,挑战着每一个观者的认知极限。
有的则抽象至极,线条与色块肆意碰撞,如同原始情感的直接宣泄,它们既无具体形状,又似乎蕴含着世间万物最本质的真理,让人在混沌与清晰之间徘徊,思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,时而清晰明亮,时而迷茫混沌。
我认为画画的这些无名英雄太业余了,怎么就不好好学习画画,提高提高自己的画画水平,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都不敢相信画的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,也使我们的思想一度混乱,虽显业余,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无尽的创造力。
我们闻着厕所的臭味骚味,围站在这些画前,时而相视一笑,那份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,在我们小小的心间里悄然蔓延,让我们的思想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上不断跳跃,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刺激与兴奋。
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李东在墙上发现了一个很抽象的图案,我一下子就发懵了,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,这个人一定搞错了画错了。
于是我指着墙上那丑陋的东西问李东“你看懂了吗?这是什么东西?”
李东眨眨眼睛,又上前仔细看了一番,摇摇头“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?让人无法理解,你知道吗?”
“我怎么知道?”我擦完屁股,手纸也没扔,裤子也没提,直接把带有粑粑的手纸朝着那张抽象的画贴了过去,我一阵陈怪笑。
“杨老七,你真他妈的恶心,贴的墙上都是屎。”
我提起裤子“我恶心,那画画的人更他妈的恶心,画的都是什么破玩意,好像要吃人似的,竟吓唬人”
“老七,上面还有字呢,人在人上,肉在肉中,上下什么什么,然后其乐无穷,古诗,一定是古诗,都是四个字”
“你懂个屁,古诗还能写在厕所里面,这一定是骂人的话,不在厕所待了,都熏迷糊了,回家,回家”我说道。
厕所文化对我们影响很大,也让我们学到了知识,但是有些问题是不能说的,只能意会不能言传。
比如只要你敢问你爸你妈这些问题,孩子是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?我们就是你的孩子?为什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?你爸你妈就跟你东扯西扯,所问非所答。
如果你要是问一些至出格的问题,你爸非把你脑袋削放屁不可,那你他奶奶的唬成什么样子了?还敢问这些难以启口的问题?其实大人们都认为小孩子长大了,成熟了,自然什么都懂了,这叫无师自通,人的本性。
就像我老妈经常跟我们说的《三字经》这不仅仅是一段段押韵的文字,更多的是讲述着古人的智慧与品德,也寄托了母亲对我们未来的期许与教诲。
别看我老妈是文盲,字也不会写几个,但是《三字经》我老妈几乎都能背下来。
每当私塾内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,我老妈那时候便如饥似渴地倾听着,那些抑扬顿挫的语调,在我老妈心中悄悄生根发芽,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,我老妈那时候才9岁就能倒背如流。
人之初,性本善。
性相近,习相远。
苟不教,性乃迁。
教之道,贵以专。
昔孟母,择邻处。
子不学,断机杼。
窦燕山,有义方。
教五子,名俱扬。
教不养,父之过。
教不严,师之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