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:五虎将新的传奇9》
第九章诸葛亮布阵
建安十二年·冬·隆中对
刘备驻屯新野的寒冬时节,白雪皑皑,苍山如黛,凝结在每一寸土地上。温暖的火光透过草庐的缝隙流露出一丝暖意,徐庶骑马急驰而至,向刘备推荐诸葛亮。此时的刘备,满心期待,果断带着关羽、张飞三度拜访。
第一幕:草庐对策
当他们终于在第三次相见时,诸葛亮正双膝抱胳,轻吟《梁父吟》,那低沉而沉稳的声音随着寒风在空旷的草庐四周回荡。他的目光如同冬日的阳光,透过冰冷的现实,映照出一个雄心壮志的梦想。
“自董卓以来,豪杰辈出……将军既为帝室之胄,信义传于四海,若能够跨有荆、益,保住岩阻之地,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”诸葛亮一语道出策划的宏大蓝图。
关羽若有所思,握紧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,刀柄刻着“汉寿亭侯”四字,烛光下那一抹寒光仿佛意味着更深的使命。“此策与我在许都与曹操论天下时的感觉何其相似。”
张飞性格急躁,他以丈八蛇矛狠狠地击打在青砖地面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:“先生既有安邦之策,何不立刻投向明主?”仿佛连地面都为这武力的展现颤动,诸葛亮却不为所动,依旧沉醉于推演面前的西川地形图。
第二幕:出山之誓
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诸葛亮以慷慨激昂的话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。刘备则将自己珍藏的皇室玉佩取下,郑重其事地献给他。赵云注意到玉佩内侧的字迹,“玄德”仿佛在他心底激起了一阵波澜,那是关乎生死的承诺,长坂坡时,这个玉佩曾挡住了曹军的一箭,似乎在默默传递着保护与信任的意义。
黄忠细细打量诸葛亮,心中生出敬仰之情。“亮善火攻,与我在长沙战关羽时的手法如出一辙。”他轻抚身旁的宝雕弓,弦上缠绕着从未卸下的战斗记忆——那是他与关羽刀枪相见时的荣耀与挣扎。
马超则心中暗道:“此人似乎对西川的地理情势了如指掌,莫非与我父亲马腾有旧?”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。
第三幕:联吴筹备
诸葛亮的首策便是“联吴抗曹”,他派赵云前往江东,借口唇亡齿寒告诉孙权,暗中送上三样信物:关羽亲手赠予的青龙偃月刀刀镡,刀镡上刻着“汉寿亭侯”的字样;张飞亲绘的当阳桥地形图,详细标注出曹军的弱点;以及刘备亲笔的血书,愿意割让江夏三郡以作盟誓。
周瑜在接到信物后冷笑,并给鲁肃调侃:“刘玄德果然是个枭雄,他用的借刀杀人之计还真是高明。”但鲁肃却从那封血书中察觉到了荆州士族的气息,“此乃诸葛亮在荆州经营多年的证据。”
第四幕:赤壁谍影
诸葛亮命关羽镇守江夏,暗中下达三条密令,实则为赤壁之战做好充分准备。关平难以理解:“父亲为何要帮东吴?”关羽握住长刀,眼神如炬:“非帮东吴,而是助汉室!亮先生说过,曹军水土不服,必生疾病。”刀光一闪,刀身映照着曹军水寨,始终铭记着那段往事。
第五幕:火攻前奏
在七星坛,诸葛亮与五虎将共同演练火攻的阵势。状似一幅激荡的山水画,张飞带着五百精骑,携带硫磺火油潜行;赵云领轻舟二十,藏匿引火的铁索;黄忠日夜在赤壁矶头观察风向,记录下东南风的每一次起始与变化;马超则在西凉骑兵中训练,破解曹军的连环马战术;而关羽则伪装为运粮船队,靠近曹军水寨,殊不知,曹操已在暗处窥视这一切。
当曹操闻报时,放声大笑:“刘玄德小儿,竟想学周瑜的火攻之计?”却不知,诸葛亮早已通过荆州的降卒,将火油替换为东吴特制的猛火油。
第六幕:华容道暗棋
诸葛亮预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,独派关羽去镇守。关羽不解:“为何不叫翼德?”诸葛亮微微一笑:“曹操曾对君有恩,此去可全君之义。”兄弟情义,暗藏于这份决定之中。
在临行前,张飞赠予关羽一杆蛇矛:“若遇孟德,刺之!”那矛尖依旧留着当年误伤的血痕,让人心涌不已。赵云则握住青釭剑,神色庄重:“将军若念旧情,留他一命。”剑鞘上缠绕着甘夫人临终前的发丝,满是情义。
第七幕:赤壁前夜
大战前夕,诸葛亮在七星坛宴请五虎将。酒过三巡,他忽然拨动琴弦,纷飞的音符如古老的战鼓,暗藏着《十面埋伏》的杀机。关羽一听琴音中夹杂的东吴战船鼓点,手中酒杯不自觉地捏碎——那是曹操在许都赐酒时所带来的密信碎片,历历在目。
黄忠一番心意,赠予诸葛亮自己的宝雕弓:“此弓随我征战四十载,今赠先生,望为我军射杀曹贼。”弓身上刻着的“长沙”二字,正是他与关羽大战之际,魏延偷偷留下的痕迹。
马超举杯道:“先生可知西凉铁骑为何惧火?”在众人愕然的目光中,他将酒泼向烛火,瞬间腾起黑色火焰——那是他父亲马腾中伏时,曹军所用的“泼风油”。
第八幕:东风乍起
建安十三年冬,东南风终于起,诸葛亮在七星坛中指挥着火攻的行动:
张飞率领火骑袭击乌林粮草
赵云掌控火攻,直攻曹军连环船
黄忠在矶头精准射杀曹军水军都督蔡瑁
马超狠狠截断曹军退路
关羽守住华容道,誓言截杀曹操
当关羽见到曹操时,剩余的曹军已是不堪一击,唯剩三百残兵。敌军的勇士张辽望着关羽,欲要挑战,曹操却冷冷止住:“云长,别来无恙?”回忆涌上心头,青龙偃月刀竟在此时不幸脱手,刀柄上那“汉”字竟因紧握而滴下鲜血。
第九幕:战后余波
赤壁之战后,诸葛亮召开功行赏析:
张飞因醉酒误机,罚俸三月
赵云因私放曹军细作,降职一级
黄忠因箭术精准,升为讨虏将军
马超因西凉铁骑损失惨重,责令戴罪立功
关羽因放走曹操,诸葛亮欲斩之,刘备苦求方免
张飞此时不满:“军师偏袒关二哥!”诸葛亮怒火中烧,羽扇扔于地,不屑道:“非偏袒,乃为汉室留忠义之名。”就在扇骨间悄然飘落一张纸条,赫然写着“华容道放曹,实为联吴”——原来,这竟是周瑜写给诸葛亮的密信。
第十幕:南郡博弈
战后,诸葛亮智取南郡,赵云生擒守将陈矫。在太守府中,诸葛亮意外发现曹军密档,记录着“刘备军中有细作,名唤‘卧龙’。”赵云惊出冷汗,方知诸葛亮早已将计就计,让曹军误以为自己是内应。
黄忠在军械库中发现曹军未及销毁的“霹雳车”图纸,心中欢喜:“此物可破东吴水师!”但诸葛亮却毫不犹豫地将图纸付之一炬:“我军需守信义,绝不可学曹操!”火光中,灰烬中露出一角,隐约可见“赤壁”二字,令人唏嘘。
终章:白帝托孤
若干年后,刘备在白帝托孤之际,诸葛亮跪接遗诏。赵云却见其袖中露出半截曹军箭镞,那是当年在长坂坡,赵云为救阿斗而中箭的证据。黄忠细看遗诏上的玉玺印泥,颜色有异,细辨竟是西凉马血所制,内心百感交集。
马超临终前将虎头湛金枪赠予诸葛亮:“此枪随我征战半生,今赠先生,愿你北伐成功!”枪尖上刻有“潼关”字样,那是他与许褚裸衣斗时留存的痕迹,铭记一场英名众传的豪情。
关羽之子关兴面露疑惑,问诸葛亮:“军师为何不称帝?”诸葛亮微微一笑,举起羽扇指北:“我非不想,乃是不能也。往日于隆中,我已将自己的命运刻在《出师表》上。”扇面所绘,正是他病逝五丈原的那一幕,历历在目,声声入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