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不断涌入的流民和各项工程的消耗,陵水的粮仓储备就快要见底了。

县衙后院那片不起眼的试验田,此刻已经是人山人海,成了陵水县所有目光的焦点。

所有人都盯着地里那些貌不惊人的藤蔓和高秆作物。

这玩意儿真有这年轻县令所说的一般,能维持这么多人的生计?

大家都眼神渴望的望着蒋怀安,似乎他总能给大家奇迹的感觉。

众目睽睽之下,蒋怀安弯下腰,亲自拿起一把锄头。

没有多余的话,他选定一垄红薯地,用力刨了下去。

泥土翻开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
一个、两个、三个……一窝硕大滚圆的红薯被带了出来,个头远超本地常见的芋艿山药。

随着锄头不断落下,越来越多的红薯显露出来,堆在田埂上,数量惊人。

“我的老天爷!”一个老农忍不住惊呼,快步上前,捡起一个红薯翻来覆去地看,满脸的难以置信。

“这…这真是地里长出来的?”

“一窝能抵得上咱们几窝芋头了!”

惊叹声此起彼伏。乡绅们不再矜持,也凑上前去,眼中精光闪烁,显然在盘算这东西的产量和价值。流民代表们的眼中则爆发出强烈的光芒,那是看见活路的希望之光。

蒋怀安没停下,又走向旁边的玉米地。

他伸手“咔嚓”一声,掰下一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,剥开青绿的外皮,露出里面排列整齐、金黄饱满的颗粒。

“这叫玉米,也是高产之物。”蒋怀安扬了扬手里的玉米棒,“冯先生,劳烦估算一下亩产。”

冯默早已安排了人手,此刻迅速上前,丈量土地,点数植株,称量样品,一番忙碌计算后,他走到蒋怀安身边,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:“大人,初步估算,这红薯亩产至少是本地芋头的五倍以上!这玉米,虽比不上红薯,但比稻谷也高出不少!”

结果一出,人群再次沸腾。

高产!实实在在的高产!

这玩意儿要是能迅速普及的话,那真不愁温饱的问题了。

就在这时,黎石也笑着上前,几个黎族青年抬着几个箩筐过来。

“蒋大人,这是我们石峒山地里试种的红薯和玉米,也收成了!”黎石打开箩筐,里面同样是硕大的红薯和饱满的玉米,“长得不比县衙这边的差!我们峒里的老人说了,这是山神赐下的神种,都感激大人呢!”

山地也能丰收!这消息彻底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。

蒋怀安的“格物”之能,再次得到了无可辩驳的证明,他的威望,也随之攀升到了新的高度。

新作物试种大获成功!产量远超预期,为解决陵水粮食危机带来曙光。

蒋怀安趁热打铁。

“走!去广场!”

县衙广场很快被清理出来,收获的红薯和玉米堆积如小山,视觉冲击力十足。

几口大锅架了起来,锅底的火苗正在熊熊燃烧。

蒸红薯的香甜气味,煮玉米的清爽气息,很快弥漫开来,勾动着每一个人的味蕾。

“今日,庆丰收!”蒋怀安站在高处,声音传遍广场,“这两样新作物,红薯、玉米,试种大获成功!它们产量高,易成活,山地水田都能种!”

他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烤红薯,掰开,露出金黄诱人的内瓤。

“大家尝尝!看看这神赐之粮,味道如何!”

煮好的玉米棒子,蒸熟的红薯块,被分发下去。

人们小心翼翼地接过,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。

香甜软糯的红薯,清甜可口的玉米,朴实而直接的美味瞬间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。

“好吃!”

“比芋头甜!”

“这东西真能当饭吃!”

赞叹声不绝于耳。

看着火候已到,蒋怀安朗声宣布:“从今日起,县衙免费向所有愿意种植的农户提供红薯藤和玉米种子!”

“县衙承诺,待到收成之时,会以贡献点或实物,优先收购一部分!绝不让大家白辛苦!”

人群彻底沸腾了。

免费提供种苗!还承诺收购!这等好事哪里找?

广场一侧,林婉儿带着几个识字的吏员设立了登记处。

她一身布裙,荆钗绾发,却沉静利落。

领取种子、薯藤的农户排起了长龙,她一丝不苟地登记着姓名、田亩、所需种苗数量,算盘打得飞快,字迹清晰工整,效率极高。

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。

蒋怀安走到仍在埋头整理登记册的林婉儿身边。

“辛苦了,林姑娘。”

林婉儿闻声抬头,额前几缕发丝被汗水濡湿,贴在光洁的额头上。

她连忙起身:“大人言重,此乃分内之事。”

她顿了顿,从旁边的灰烬里扒拉出一个还带着余温的烤红薯,用干净的叶子包着,递给蒋怀安。

“大人忙碌一天,想必也饿了。”

蒋怀安伸手去接,指尖无意中碰触到她温热的手指。

两人都微微一震,仿佛有电流窜过。

林婉儿触电般缩回手,飞快地低下头,耳根都红透了。

蒋怀安拿着温热的红薯,也觉得有些异样,随即错开目光,轻咳一声:“多谢。”

实物的诱惑,加上政策的激励,农户的热情被彻底点燃。

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,在陵水大地迅速铺开。

这后世再寻常不过的普通物种,在这乱世如同稀奇珍宝一样,迅速的传播开来。

这几日的光景,蒋怀安没有停歇,他立刻安排苏梅和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,组成农业技术指导小组。

小组的任务是巡回各村,手把手教导农民如何育苗、移栽,如何利用沤肥、草木灰等土法制作肥料,如何防治病虫害。

红薯和玉米的成功推广,如同一场及时雨,暂时缓解了陵水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。

更重要的是,它改变了陵水单一脆弱的农业结构,为未来的人口增长和势力扩张,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
丰收的消息,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。

这固然能提升陵水的名声,吸引更多流民前来投奔,但也可能引起邻县甚至琼州府那边的注意和觊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