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有仁眉头一皱。
他乃国子监祭酒,对于治国之道,也是有一定的见解的。
梁安所说之言,确实不无道理,也并非天马行空。
好一个究其根本,对症下药。
他们确实忽略了这一点。
还以为北齐是他们的属国,现在反叛,就是对他们的莫大侮辱。
这消息一出,朝中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出兵的,只是有少部分人想法不一。
但却拿不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。
这才僵持了下来。
梁安现在所说之言,要是能合理运用,确实可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。
他大手一挥,让旁边的小太监执笔,把梁安的话一一记录下来。
梁安在旁边滔滔不绝,丝毫没有停顿,条理清晰,就好像早有解决方案一样。
李有仁越听越心惊,一脸诧异地看着梁安,心中暗想。
不是说梁安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吗?
这东西是一个纨绔能掌握的?
朝堂之上,满是饱学之士,连他们都给不出一个解决方案,梁安却能侃侃而谈。
他之前也曾想过,可能是梁国公在后面才帮衬,可转念一想,又觉得不可能。
梁国公那是当朝国公,领兵打仗自然不在话下,整个大雍,无人能出其右,南征北战几十年,无一败绩。
但要说到治国理政之策,肯定是一窍不通。
在这一块,根本帮不了梁安。
这是朝堂之上的未解之题,要是有人能答出来,自然是大功一见,甚至给出答案的人,还能平步青云,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。
有这泼天的富贵,绝对不会有人想要放弃。
也就是说。
梁安说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想法。
此时此刻,非常感谢自己前世的勤学苦读。
终于派上用场了。
上辈子学历史的时候,游牧之祸一直存在,历朝历代都再加以完善,解决方案多不胜数。
他口若悬河,洋洋洒洒地说了小半个时辰,停了下来。
然后抓起旁边的茶盏,把里面的茶水一饮而尽。
“祭酒大人,我可以回去休息了吧?”
李有仁还沉浸在梁安的言语之中,听到梁安的话,他才缓缓回过神来。
看着面前的人,他神色复杂,随后点了点头:“老夫有言在先,你既然已经答应,便回去休息吧!”
话音刚落,梁安生怕这人反悔,冲着他弯了弯腰,然后便带着小溜子,兴高采烈地出宫去了。
出了宫门。
小溜子才敢开口询问:“小公子,怎么这么早就下学了?”
不是说要学到酉时末吗?
“你家公子天纵奇才,先生看我顺眼,所以便给我放了几天假!”
“走走走,难得今日有闲,离天黑还尚早,咱们赶紧去一趟怡兰苑。”
“啊?”
小溜子一脸震惊地看着自家公子。
他怎么感觉,自己好像被公子骗了?
难道这皇宫大内和国公府一样,都能让公子来去自如?
“啊什么啊,还不赶紧前头带路,耽误了小爷的正事,小爷扒了你的皮!”
梁安故作凶狠,然后扭头上了马车,往怡兰苑而去。
监读院之中。
李有仁扭头看了看旁边的太监:“梁安刚刚说的话都记下来了吗?”
“回大人,全都记下来了,请您过目!”
小太监一边说,一边恭敬地把刚刚记录的东西呈到李有仁的面前。
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,上面全部都是梁安刚刚所说之言。
李有仁如获至宝,将这些东西拿在手中,扭头看了看龙辰:“太子殿下以为如何?”
太子起身拱手:“老师,学生以为,梁安刚刚所说之言,确有可行之道,非常适合咱们现在的情况,如果实施,既能免除战乱之后,还能让北齐服服贴贴,可谓一举两得。”
李有仁点了点头:“今日的课业到此为止,太子殿下,您将梁安所言呈给陛下榜。”
“如若陛下问起今日之事,太子可事无巨细,呈禀于陛下!”
太子点了点头。
与此同时。
御书房之中。
龙皇现在正在批阅奏折。
看着堆积如山的折子,龙皇眉头微微皱了一下。
他是一位守成之君,先祖打下了这偌大的基业,传到他的手中,只要他规行矩步,也能让大雍国祚绵长。
可北齐……
想到北齐之事,龙皇便觉得头痛。
这么久还没商量出解决之策,难道真的要出兵止戈?
战事一旦兴起,便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定,还有西周和南离,又该如何预防?
龙皇正在焦头烂额。
“陛下,太子殿下求见!”
总管太监走了进来,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句。
“太子此时不应该在监读院上课吗?此时不到正午,太子下学了?”
想了想,龙皇揉了揉头,把御笔放在旁边,冲着总管太监说道:“罢了,让他进来吧!”
没一会儿,龙辰来到大殿之中。
“儿臣给父皇请安!”龙辰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安!
“起来吧,这里也外人,不必行此大礼!”
龙皇开口,龙辰便从地上站了起来。
“父皇,儿臣今日来见父皇,是为了北齐之事!”
“儿臣这里有一份策论要转呈给父皇,老师和儿臣都认为,此事要交由父皇定夺,所以才……”
“有关北齐的策论?”
龙皇一脸诧异,难不成是李有仁那个老东西想出了什么好的计策,想以太子之手转达给他?
这么一想,龙皇冲着总管太监点了点头。
太监恭敬地下了台阶,把太子手中的策论接了过来,恭敬地递给了龙皇。
龙皇接过策论,扫了一眼。
只是瞄了一眼而已,龙皇的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。
这的确是针对北齐提出来的要论。
而且这口吻,不像是李有仁那老东西能想得出来的。
片刻之后,策论看完了。
“太子,这策论是你写的?”
既然不是李有仁那老东西给出来的,那就只能是太子了。
他的儿子他还是比较了解的,这份策略之中,有言辞激烈的部分,而且态度十分强硬。
本来,他也想把太子培养成一个守成之君。
有梁家这根定海神针,只要太子能全身心地信任梁家,大雍便不会亡。
只是没想到,会出了北齐的祸事。
难道他对太子不是很了解?
现在应着北齐,才显露出了自己的爪牙?